銦錫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Indium and Tin Resources),于2015年4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發改辦高技[2015]927號),成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首個依托企業建設、廣西自治區第三家的國家工程實驗室。
實驗室重點圍繞銦錫資源地質、采礦、選礦、冶煉、新材料、環保、智慧礦山等七個領域開展工程化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由技術研究平臺(6個技術研究所)、技術支撐平臺(檢測分析所、建筑設計所和5個技術驗證系統)和綜合服務平臺(綜合管理辦公室、科技管理部、華錫學院)組成。構建了“1個基地+四個分平臺”的協同科技創新體系,搭建了以國家工程實驗室為核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錫多金屬礦物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業產品生態設計試點企業等五個國家級,及廣西錫銦銻礦冶產業工程院、廣西銦錫多金屬采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銦銻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錫多金屬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院士工作站和人才小高地等六個自治區級研究平臺為一體的聯動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推廣應用體系。
實驗室研發基地位于柳州市柳東新區科技園,占地面積19.96畝,實驗室面積達8442平方米,實驗設備及儀器約2000萬元?,F有各類人員135人,其中教授級高工/教授、高級工程師/副教授7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碩士學位的19人。培養博士后人才3名,教授級高工3人,高級工程師25人;實驗室建設期間在大廠丹池成礦帶探礦、深部多層重疊礦體高效開采與災害控制關鍵技術研究、難選貧銦錫銻多金屬資源高效分選關鍵技術研究、高硫錫精礦和高鐵銦鋅精礦高效冶煉技術研究、高密度低電阻大尺寸ITO靶材研制等7個方面取得21項重大關鍵共性行業技術突破;負責和參加制定的國家和行業標準23項,其中國家標準4項;取得授權專利49項,其中發明專利25項;發表期刊學術論文135篇,其中核心期刊學術論文38篇;主持完成國家課題4項,依托單位自主立項課題7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成果1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6項;依托華錫設計研究院法人制運營,共簽訂設計、技術服務類合同350項,實現技術輻射收入13899.67萬元。
銦錫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定位為具有行業特色的高水平工程實驗室,并將優勢和特色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工程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依托建設單位實現由行業優勢向支撐和引領行業發展跨越,高水平地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實驗室將持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中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開展研究和技術攻關,并將戰果發展為實際生產力,更好地為國家和行業發展提供技術咨詢和成果轉化服務。